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一、教学目的:
1、通过现场小实验、科学实践介绍等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歌伴舞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有关《我爱科学》班队会相关的节目。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合: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人1:为了让我们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主持人2:通过动手动脑、从小萌发奇思妙想,成为小小发明家,今天我们班召开了《我爱科学》的班队课。
主持人1:为了让大家快乐地徜徉在科学世界中,石正宁等五位同学要表演歌伴舞《青春》来助威加油。
主持人2: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石正宁、 、 、 。 《青春》
主持人1:刚才看到石正宁小组的精彩表演,我们书虫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也要来助助兴了。
主持人2:那就快请出张纯泽、章闻育 、王煜涵、王翊凌 、王炫
超 ,他们为我们表演的是三句半《我爱科学》。 《我爱科学》
主持人1: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不是热情高涨、迫不及待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科学世界,认识科学吧。
主持人2:同学们,还记得你们精心培育的豆芽吗?我可是永远忘不了这次小小的科学实验哦!姜帅想跟大家分享他的豆芽成长记!大家掌声欢迎!
豆子成长记
主持人1:刚才姜帅的介绍又再一次让我们体验了科学就在我们身 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司空见惯的科学现象,只要经 常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科学知识。
主持人2:说不定还有所发明创造呢!不信,我们就重温一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吧!有请王煜涵、 、 、 为我们表演课本剧《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主持人1: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班今天也有很多小牛顿哦!他们会让鸡蛋游泳,杯子不漏水,白花变红花,药品变得很听话。
主持人2:你们期待吗?那就掌声有请李开来做实验《会游泳的鸡蛋》。
实验一《会游泳的鸡蛋》
主持人1 :科学很神奇吧,再请吴奕涵等三人为我们做个实验。 实验二
主持人2:刚才大家感到紧张吗?吴奕涵他们肯定很紧张对吗?那就先舒缓一下,欣赏潘麒浩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持人1:同学们,魔术很神奇,观赏时很刺激,但那都是障眼法,是魔术师巧妙地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主持人2:科学实验同样神奇,但却告诉了我们科学道理。
主持人1 :接下来 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看看我们的陈维劭、高祥翔给我们展示的科学魔术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实验三《不漏水的杯子》、
实验四《白花变红花》和《听话的药瓶》
主持人2:实验结束了,但我们的想象和实践才刚刚开始,我们要象科学家那样不但敢想更要敢做,科学多创作、多发明,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主持人1 :是啊,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要坚持不懈地尝试,总有一天会收获努力的硕果。下面请欣赏宋扬、 、 、表演的《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
主持人2:同学们,世上还有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科学的难关需要我们去攻破。请记住,我们是一群热爱科学的小精灵。请欣赏陈德婷阅读小组诗歌朗诵《我是精灵》
《我是精灵》
主持人1 :听完陈德婷她们的诗歌表演,我也忍不住要作诗一首了。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
主持人2:那我再加一句。假如你想把世界看清,就请睁大你的眼睛。
主持人合:最后让我们在冯飞昉、 、 演唱的《地厚天高》中结束今天的科学徜徉。
《地厚天高》
主持人合:(天高地厚音乐背景响起)同学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美好种子一定会播撒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使自己成为爱科学、用科学的小科学 家,小发明家和小能手!今天的班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科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根据形状取的的名称。
2.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3.磁性和磁极。
过程与方法:
1.能边玩边思考和交流,从玩中发现磁铁的性质。
2.能运用磁铁的性质解释现象和制作玩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表达和交流。
2.激发探究兴趣。
3.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学具:每4人一组
桌面——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水槽(有水)
桌肚——回形针、泡沫板
实验记录单
教具:磁铁鱼(用泡沫做,里面藏一块条形磁铁)、课件、多种形状的磁铁、
渗透:回形针排队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很有趣的动画片,想看吗?一起看屏幕(点击播放《猫和老鼠》)。
知道Tom用的是什么秘密武器?同意吗?(板书:磁铁)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到它能吸引铁熨斗)
对,我们把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板书:磁性)
二、自主探究磁铁的性质
(一)学生回忆平时玩
看来你肯定玩过磁铁,还有人玩过吗?既然玩过,那你们一定从玩中已经发现了磁铁的很多秘密,是吧?把这些秘密先在小组里说说,过会儿全班交流。
预设:
1.磁铁有各种形状
对!瞧,(课件出示马蹄形、条形、环形磁铁),这是我们常用的,第几个和刚才汤姆拿的一样?对,它叫马蹄磁铁,这个叫条形磁铁,最后一个叫环形磁铁。名如其形!你们看这里还有球形磁铁、柱形磁铁(出示实物),形状太多了!
2.相吸和相斥
你是怎么发现的?(请给大家演示一下)
有谁没有过这样的体会?(让这部分同学拿着试一试)(板书:相吸、相斥)
3.隔着物体也能吸。
师:你是怎么 ……此处隐藏970个字……p>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科学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学重点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三、教学难点
了解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四、教学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1.做个头发湿度计。
2.小组合作来完成。
3.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师生小结。
5 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6.分小组进行测量。小组汇报。
7.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8.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看云识天气
1.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
2.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
请你欣赏一下(用挂图或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让学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颜色.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3.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认为积雨云.雨层云会下雨。
二、观察、比较雨的大小
1.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
2.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师肯定学生刚才的想法,告诉学生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单位。(板书:毫升ml)
2.出示气象台使用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雨量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1.给学生一些时间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组的雨量器。
2.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方法:你们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
3.师生到室外继续上课。教师模拟降雨,学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学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台上,在与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五、激励学生实际应用
1.谈话: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你们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测测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点:
请同学们坚持测量,并作好记录。两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