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

时间:2024-09-03 09:21:26
《司马光》教案(15篇)

《司马光》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案1

活动目标

知道司马光是中国古代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知道动脑筋想办法能使人解决困难;学习词:“急中生智”。

发展思维能力,能在材料提示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经验创编故事。

学习商量与合作,能在小组内合作创编和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水会流动、水有浮力等特性。

2幼儿园电脑课件,幼儿创编故事的操作图片若干套。

3(分别有梯子、绳子、石头、木板等材料的图样)。

活动建议

教师介绍故事名称,介绍司马光:他是古时候我们国家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

提问:司马光和小朋友在哪里玩?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

幼儿分组讨论,并根据自己讨论的救助办法取背景图和相关的图样编故事;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述,指导幼儿学会分工协作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如可以一人讲述,一人演示,其他小朋友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协助讲述。

请1~2个小组的幼儿合作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讨论:

为什么司马光和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帮助救出落水的小朋友?

积极开动脑筋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好什么事?

活动结束,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并勇敢地讲出自己的办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自己想出的救人办法和创编的故事画出来。

儿童文学:司马光的故事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就非常爱动脑筋。

有一天早上,大人们都干活去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捉迷藏。调皮的春来爬到了树上,树下放着一个大水缸,一个比小朋友还要高的水缸,里面盛满了水。

春来一只脚踏在树上,一只脚踩在水缸的边儿上,他得意地朝下面蒙着眼睛的小青喊:“哎,哎,我在这儿呢!”正喊着,脚下一滑,“扑通”一声,人就掉到了大水缸里。

春来吓得大喊:“救我!快救我!”有小朋友也赶紧喊:“快来人啊,有人掉水里了!”可大人们都干活去了,谁也没听见。

眼看春来就要被水淹过了,司马光急中生智,大声说:“快把水缸砸烂!”说完,他拿起地上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地朝水缸砸去。“哗啦”一声,水缸被砸破了,水流了出来,春来从破了的大洞里爬了出来。

春来得救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心地笑了。

《司马光》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发明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推荐,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考虑问题(1)(2)

4、小组讨论推荐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安排。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目标: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读课文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 ……此处隐藏16685个字……呢?②他被救出来以后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2)讨论故事名称,完整讲述故事。 资料链接: 司马光砸缸 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 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

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司马光》教案1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砸缸。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