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教案

时间:2024-09-10 20:30:18
《光和影》教案

《光和影》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和影》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光和影》教案1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 在游戏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阳光的天气;报纸、雨伞等。

活动过程:

一、 我和影子做游戏

1、 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有一面墙的宽阔场地,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奇怪奇怪真奇观,我动它也动,我停它也停”,引导幼儿观察墙面影子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2、 鼓励幼儿对着墙做各种喜欢动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 影子不见了

1、 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提问:⑴我们刚才和谁做游戏的?它还在吗?

⑵为什么不见了?

2、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三、 找影子

1、 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2、 画一画:请幼儿在地面上画画自己找的影子。

四、 游戏:影子躲起来了

请幼儿自选报纸、雨伞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五、 延伸活动

请幼儿想想,影子除了太阳下有,还有什么时候会出现?

活动反思:

“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光和影》教案2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阳阳不认真做操,站在那里一会往前一会儿往后,走来走去,玩得不亦乐乎。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伸出小手,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纲要》中强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去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子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手影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对其感兴趣;

2、学习几种手影手势,体验玩手影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根据手势的变换,尝试将其即兴创编故事情节或对话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影

1、了解手影的形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的手要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教师在展板上出示自己的手影,幼儿发现)

师:手遇到了谁啊?(手指展板上的影子)

幼:影子,手的影子……

师:谁知道手影是怎么来的呢?

幼:被阳光照到……

教师小结:原来手挡住光线,就产生了手影。

2、了解手影的基本特征

师:手影宝宝可调皮了,如果你和它玩一玩,还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呢,你看!(教师变化各种手势引起手影的变化,并通过手的移动将手影变大变小)

师:你发现了什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肯定)

幼:影子在变大变小。

师:你可以上来变一变吗?(幼儿上来演示)

师:你们发现什么时候影子变大,什么时候影子变小了吗?

幼:当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变大了,手离开灯的时候影子变小了。

师:说的真好,送你一个超级大拇指,你还发现了什么?(变化手势)

幼: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师:这都被你发现了,请你上来试试。(幼儿演示变化手势)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的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大,手离灯远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小了。而且手的形状发生变化,影子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二)变一变手影

1、欣赏手影图片

师:手影宝宝这么神奇,它变出了许多神奇的手影,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播放ppt图片,并让幼儿猜想这是谁的手影,让幼儿展开想象)

2、教师带动幼儿变手影

师:哇,这么多神奇的手影,老师也想玩一玩,你们看看我变了什么。(教师在展示台上变手影,幼儿猜想并跟学)

3、幼儿带动幼儿变手影

师:这么好玩。谁想来试一试,变一变跟老师不一样的手影。(教师请3—4个幼儿上来变手型)

师:你变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一起跟学)

师:你可以变一变兔妈妈吗?(引导幼儿将影子变大变小)

(三)手影讲故事

1、欣赏手影故事

师:哇,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变了这么多神奇的手影,有兔子、小鸟、蜗牛……这些手影在一起还能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教师讲述手影故事)

2、幼儿自由尝试

师:手影故事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讲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手影故事?那就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拿起手电筒,到旁边的幕布上讲一讲手影故事吧。看看你们的故事里有谁?发生什么事?

3、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可真认真,真好玩,把你们的故事展现给我们把。(分组表演)

活动反思:

最后一个表演环节,不但操作要求和规范语言不够严谨,而且一下子让幼儿自由表演并展示,难度提高了太多,导致孩子们在操作时不清楚到底该干嘛,最后表演的一组需要在老师的言语引导下才完整表演,其实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却没有给他们一个过渡的空间,正如老师们的建议所说,本次活动可以进行两次操作手电筒,及时做好铺垫,或者可以在幼儿自由操作后我进行全体提问“你们的故事中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有个思考的空间。

《光和影》教案3

教材分析

《光和影》这篇课文内容的安排是从手影游戏开始引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进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几个特点。同时让学生认识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及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这一活动导入。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说明什么叫光 ……此处隐藏6511个字……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性的提升。

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教师没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平。

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光和影》教案10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

2: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难点:光源方向的区分和立体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照明器、苹果实物、示范用纸,铅笔、范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进教室前关灯,拉上窗帘。师生问好后灯亮,窗帘拉开,教室骤然明亮

师问:同学们,现在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引出光的概念,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再设悬念,引发好奇心

(出示苹果实物)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个苹果有什么变化?

将苹果放置照明器前,调节光的强弱,使学生认识光照产生的明暗及其深浅

板书;明——浅暗——深

苹果固定,调节光源方向,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光源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受光部和背光部及投影

板书:受光部——背光部——投影

光源固定,转动苹果,认识调子深浅的变化。

2:教材欣赏分析,进一步了解明暗形成及其深浅变化

出示范图,请学生指明光源的方向,加强对光影的认识

3:作业步骤

分析光源方向,区分受光部、背光部、投影——构图——轮廓——明暗

4: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5:作业讲评,下课

《《光和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