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1 16:11:33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2、难点: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五、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六、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为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庄图片,突破想象难关,以期利用网络资源,制做多媒体课件,发挥网络信息量大创设情景生动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了语言与联想的距离,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七、教学过程设计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游踪,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2、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3、注意适时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的壮丽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教法学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营造气氛: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曲悠扬、和谐的笛声从远方悠悠响起,一艘乌篷木船慢慢从水面上滑过,木櫓在水面上轻轻搅动,两岸的楼房,头顶的石桥一一从身旁掠过……

2、请同学们翻阅课前教学插图。

教师引导学了解两份课件内容: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请学生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要点: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古雅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水乡的美丽图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周庄简介: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有9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全镇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貌,仅0.4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共同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风景画。这里有桥、有水、有人,同学们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参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写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学生现场评价,教师指导。 ……此处隐藏21953个字……yǒu yǒu( ) 剔透( ) 隐nì( )

勾lè( ) 摇曳( ) 丝xián( )

3、解释重点词语

相看两不厌:

如诉如泣:

难以捉摸:

张灯结彩: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4、查阅资料,简要介绍周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小镇特点:

主要景点:

地位荣誉:

再读课文,思考:

1、 本文和《巴东三峡》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记叙了哪些内容?

二、感知研读:

(一)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各部分的内容。

整理:

(二)研读1—3段。

1、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和作者对这样的印象高度评价的句子。

印象:

评价:

2、作者把周庄和威尼斯比较的用意何在?

3、三段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1段中“悠然”、“不慌不忙”表现了周庄什么特点?

5、2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6、3段中“据说”、“大概”等词有什么作用?

7、这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三、 课堂练习

1、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勒 参

( ) ( )

2、形近字注音组词

谛 ( ) 篙( )

啻 ( ) 蒿( )

四、 小结

五、 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段“第二次到周庄……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可以先背给家长听听。

你背好了吗?(是)

(否)

自我评价: 家长签字: 教师批阅:

第二课时

一、 预习导学

1、仔细朗读文章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作者去的时令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感悟也不同,请你说说有哪些不同。

2、文中提到了“水墨画”和“版画”,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研读赏析

(一) 分析三次游周庄的情况。

1、朗读课文4—6段,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览次数 游览时间 描写景物 印象感受 详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二) 赏析文章第4段。

1、这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叙述第二次游周庄较第一次着墨多了许多,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述周庄特有的神韵的?

3、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这一段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 赏析第5、6段(重点)

1、作者第三次游周庄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2、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周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第5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举例说明。

4、如果说前两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那么第三次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

三、巩固练习

体会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

1、船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

2、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 家长签字: 教师批阅:

第三课时

一、 预习导学

3、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并说说有什么作用。(至少5句)

A

B

C

D

E

好处:

二、研读赏析。

继续赏析5、6段。

1、第五段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空顺序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第5段中写船上传来丝竹管弦之声,与第4段中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船划到古镇尽头后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写听到古镇四面八方传来京戏的欢呼声有什么用意?

5、第6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第6段中“荡漾”一词的主语和宾语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效果?

7、作者为什么要三次游览周庄水乡?为什么这给你什么详写第三次而略写前两次?这给你什么启示?

三、小结。

四、拓展延伸

阅读《走进周庄》,体味这篇文章与课文的异同。

走进周庄,是在秋季。起先无雨,只是空中浮沉着一种湿润,让你顿悟已置身在这四面环湖的着名水乡了。漫步在周庄的街头,徜徉在幽幽的小巷深处,也就不自觉地踱出一种悠悠的心境。

周庄似乎是一篇乍看极平凡,细读却极有味道的小品文。你只有慢慢地咀嚼,才能品出它那丰厚的内涵。

依旧是一条条幽幽的小河缓缓地流淌,依旧是一色的粉墙黛瓦依水而立,偶尔也能见到如鹰展翅的凌空飞檐。因为水多,周庄的桥便也多,那风格迥异的石桥,总是躬着身子憨厚地卧在小河上。收藏着游人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足音。驻足在石桥之上,四周皆如素淡的水墨画,没有色彩的渲染和烘托,有的只是线条勾勒出的古朴和静默。

石桥下,窄窄的石级一直延伸到水中,石级的角落缠绕着些许的青苔。虚幻中,便有少妇捣衣的轻声萦绕手耳际。石级下,停泊着一些木船,船身也是窄窄的。如你游兴正浓,乘上木船,欺乃一声,悠悠荡去,你定会记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最为亲切的童谣。河水曲曲弯弯,悄悄地潜入水乡人家,于是便有了。“水在家中流,船从家中过”的特别景观。

最有情趣的该数那小小的木楼,一排排隔河相望,相距咫尺。

如果这家有个公子,那家有个小姐,该演出怎样的故事?于是突发

奇想:那些明清小说中曲曲折折悲悲喜喜的情节,该就是从这里开端的吧。难怪当年三毛那孤寂的灵魂如絮般地漂泊到此,也如痴如醉浸沉在深深的遐想中。凝神注视“三毛茶楼”里悬挂的三毛巨照,读出的却是一种迷离。

不知不觉中下起了雨。雨,缠缠绵绵的,舔着面颊,也舔出了

心的宁静。走在雨巷中尽情地享受那份清凉,竟忘记了归途。蓦然回首,却见一对年轻的恋人相依着,合撑出一片五彩的天空,向那深深的小巷悠悠地走去。这样的情形,一扫戴望舒《雨巷》里的怅惘和苦涩,营造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浪漫情调的意境。

于是想到周庄人,夜里的梦也定是温馨的,湿漉漉的,因为他

们是枕着河水入梦的,更何况还有这声声滴到天明的雨。

走进周庄,就好像走进一种别样意趣的风景里。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