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 )面的大小是( )面的面积。
(3)比一比:( )面的面积比( )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 )面的大小是( )面的面积。
(2)比一比:( )面的面积比( )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 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 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三、比较面积大小。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两张面积接近的长方形彩纸(例2),让学生感知两种方法都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时,怎么办呢?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五、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 ……此处隐藏2251个字……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 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面”,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
成正确的表象。
(2) 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什么是面积?
2、 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 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 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 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 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 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 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 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学生讨论)(指甲、橡皮、大头钉) 的面积。生:不行,1厘米2的正方形太小了,用1厘米2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用的太多了,要用大一点的。
10、由学生的回答引入1分米2这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积是1分米2,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11、大家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分米2?(粉笔盒表面、电灯开关、磁带)
12、我们用1分米2的正方形测量教室的面积,行吗?
1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行。(1分米2这个单位测量教室面积太小了,要用一个更大的单位)
14、再引入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1米2。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米2,在黑板板书。
15、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米2?
16、学生回答:桌面等。
小结:刚才学了三个新的面积单位,分别是厘米2、分米2、米2,也知道厘米
2﹤分米2﹤米2,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或米2)填空。
(1) 一张火车票的面积约24( )。
学生结合实际经验,火车票很小,所以是24厘米2
(2) 一张手帕的面积约4( )。
手帕的面积比较小,可以用厘米或分米,这里的数字为4,所以用分米
(3)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3( )。
黑板的面积比较大,要用最大的单位:米2
(4) 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 )。
校园的面积很大,要用三个单位里面最大的,所以是5000米2
(5) 一个铅笔盒盖的面积约140( )。
铅笔盒盖的面积约为1分米2,但这里的数字是140,所以只能用最小的单位,是140厘米2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和米2,还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三个单位的合理运用,知道怎样运用面积单位,同学们本节课学习得很好。 作业:练习册
课堂设计说明
认识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是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习三个面积单位,真切的了解1厘米2、1分米2和1米2具体是多大,形成具体的概念,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的运用三个面积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2,读作1平方分米。
文档为doc格式